電視台早前播放一套劇集,不單令很多香港人下班後趕著回家收看,更給長者觀眾帶來不少往事的回憶:警報聲、飛機聲、炮彈聲,住防空洞、向日軍行禮、親眼目睹同胞被殺害等,那種情景實在令人難以忘懷。不過,故事的男女主角的情義等了三十年還可以堅持,更教人動容。當然這是劇情的編排,但忍耐等候委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當尼希米得知耶路撒冷的情況之後,心裏十分難過,在耶和華天上的神面前懇切的禁食祈禱,求神幫助他能順利在皇帝面前蒙恩(一11)。由此可見,他有回去重建城牆的心志。不過,縱然尼希米有這個心志,但神的心意如何呢?祂的作為會在什麼時候出現呢?

由基斯流月到尼散月,足有四個月的時間,尼希米才有機會在皇帝面前表明心意(二1)。這四個月的時間不算太長,但對一個迫切期待禱告蒙應允的人來說,日子並不容易過。況且,尼希米應該很清楚這個波斯王曾經停止了耶路撒冷城牆的建築工程(拉四23),而他卻要請求這個王允許並資助重建耶路撒冷城牆的工程,或許因為這樣,他籌畫了四個月才採取行動,甚或這個行動是因為他已經忍不住顯露出愁容才被迫展開的。無論如何,「酒政」的工作正是要陪伴皇帝歡宴,因此一個盡責的酒政理應不會面帶愁容。況且,所謂「伴君如伴虎」,在王面前露出愁顏令王不悅的話,王有權賜他死罪,因為披麻衣是不可以進朝的(斯四2),而面帶愁容幾乎是與披麻蒙灰沒有分別。尼希米得以擔任蒙波斯王信任的酒政,想必非常熟悉這個職位的忌諱與責任,但他卻忍不住在最不該露出愁容的時候露出愁容,可見他對耶路撒冷的負擔已經超越他對酒政這個工作甚至是他自己生命的珍惜。尼希米既落入這種掙扎之中,無怪乎皇帝對他的關心,反而使他「甚懼怕」。不過,尼希米沒有因為被王看穿心事的驚恐懼怕而停止了向神交託,他仍舊發自內心的禱告(二4)。因此,神施恩的手幫助尼希米,使皇帝允准他回去故鄉重建,提供材料並王的軍兵與公文護行。(二5-10)

尼希米把握在他的工作崗位上的機遇於關鍵時刻成為神所重用的僕人,我們是否也同樣重視神的國度而耐心等候呢?還是憑己意隨意丟下工作,憑血氣服事?抑或任憑自己被工作所牢籠,忽視神的國度?

尼希米因著對神國的負擔而奮不顧身,超越了他對自己生命的珍惜,我們是否也會這樣在乎神國的事工呢?我們是否也有時候明明知道應該怎麼作卻因為自己的害怕而退縮?明明有非常明顯感動要傳福音給身旁的人,但卻被恐懼控制而裹足不前?

盼望我們都能為神的國度著緊,在職場中成為神所重用的僕人,耐心等候神的帶領和使用,奮勇活出美好的見證!

(刊於中信傳書雙月刊第1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