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基督徒唱詩歌與一般人唱歌有什麼分別?(歌詞、對象、動機、歌者身份、表情、方式、結果等)
一. 什麼是讚美? 「讚美」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當孩子討我們的歡心時,我們「讚美」他;當雇員做事做得好時,我們「讚美」他;當小狗耍把戲耍得好時,我們「讚美」牠。此外,超乎一切之上的,乃是我們讚美神,或向別人讚美我們的神。 「讚美」著重於神是怎樣的一位神,以及祂所做的事。讚美著重於神那無與倫比的品格,及祂在兒女身上的奇妙作為。當神為我們行了榮耀之事時,我們尊崇祂。讚美不單是感謝神的供應,即使心中沒有特別想到神所賜的禮物,讚美仍是合宜的。祂配得(=崇拜 worth-ship)我們的讚美,只因祂是神。 二. 為何要讚美? 1. 讚美是神的命令 – 詩一五○1「你們要讚美耶和華」,神要我們讚美是因為我們需要讚美祂!除非我們願意讚美祂,否則無法與神建立正確的關係。 2. 神以我們的讚美為祂的寶座 – 詩廿二3「但你是聖潔的,是用以色列的讚美為寶座〔或譯:居所〕的。」神喜愛我們的讚美!祂喜悅到一個地步,就是沈浸在我們的讚美中,以我們的讚美圍繞祂自己。 3. 讚美神本為美事 – 詩一三五3「要歌頌他的名,因為這是美好的。」祂的聖徒稱頌祂本是合宜的。 4. 我們讚美神只因神配得我們讚美 – 詩四十八1「耶和華本為大!在我們 神的城中,在他的聖山上,該受大讚美。」啟四11「我們的主,我們的 神,你是配得榮耀、尊貴、權柄的;因為你創造了萬物,並且萬物因你的旨意被創造而有的。」 5. 我們的受造是為著讚美祂 – 耶十三11「我也使以色列全家和猶大全家緊貼我,好叫他們屬我為子民,使我得名聲,得頌讚,得榮耀」彼前二9「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 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我們蒙揀選是為了一個明確的目的,即宣揚神的美德(參賽四十三21)。 三. 如何讚美? 1. 舉手 – 參尼八6;詩廿八2,六十三4,一三四2;提前二8等,表示我們的渴望、專注、降服、接受。 2. 拍掌 – 詩四十七1;參詩九十八8;賽五十五12;我們一定要在拍掌的同時,真實地把心舉向神。 3. 鼓瑟彈琴 – 詩一五○3-5樂器是一種向神讚美的工具。 4. 站立 – 代下五12,七6,廿九26;詩一三五2;表示敬意、儆醒。 5. 跪拜、屈身、俯伏 – 詩九十五6;啟十九4。 6. 歌唱 – 聖經中充滿相關的經文。音樂是神所賜極特別的禮物,它能幫助人在讚美中把心舉向祂。 7. 跳舞 – 出十五20-21;撒下六14-16;詩三十11,一四九3;徒三8;安安靜靜的跳舞,也是一種合宜的讚美。事實上,舞蹈是一種真誠表達出來的讚美方式。 8. 呼喊 – 參詩六十六1,八十一1,九十五1-2,九十八4-6,一○○1。 四. 帶領敬拜者的資格 1. 本身必須是一個敬拜神的人(不是因為有好嗓音或音感好的人、或因喜歡唱詩和敬拜),是學會不顧個人的情緒或生活環境,天天服在基督權柄之下的人。一個帶領敬拜的人必須在心靈和生命中展現這種屬靈的特質。 2. 此人必須更深並更真實地與神同行,屬靈的生手不應該帶領敬拜聚會。 3. 帶領敬拜者必須熟悉自己教會讚美和敬拜的形式和詩歌,才能帶領全會眾敬拜。 4. 帶領敬拜者本身在音樂上必須達到某一程度,總不能把一個連音都唱不準的人,放在帶領敬拜的位子上。 5. 帶領敬拜者必須在會眾中有好名聲(每天與神同行的事上和家庭生活中)。 6. 帶領敬拜者必須認識團隊事奉(非個人主義),能順著牧師或團隊中其他成員的感動來服事。 7. 帶領敬拜者在面對教會和牧師的教導時,要有合宜的態度(沒有隱藏的怨恨或對主要的教導有意見),否則會對教會造成傷害。 8. 帶領敬拜者必須甘心樂意為此職分擺上,犧牲拜訪其他教會或參加特別聚會的權利(就像牧師一樣,除了生病或緊急事故以外,他必須盡可能出席每個聚會)。 9. 帶領敬拜者的個性必須熱心、友善,給人溫暖的感覺。如果他不熱心,會眾也不可能有熱烈的回應。 這些資格並不是要讓帶領敬拜的候選人沮喪,而是提醒我們,對於帶領敬拜者的任命,必須慎重考慮。當然,一個人必須藉著長時間的學習和經驗,才能達到這九項標準。 五. 帶領敬拜的原則 許多帶領者很有心志,也很積極的去帶領敬拜,但總是帶不起來。雖然預備工夫做足一百分,但在台上就是力不從心。以下是一些帶領者必須經歷和學習的功課,若能好好掌握,最少可以減少帶領時遇到的困難。 1. 帶著權柄的事奉 (Be authoritative) 許多人一站在台上,就把所準備的東西忘得一乾二淨,所說的話語也是常帶著「唔」、「哦」、「嗯」之類的口頭語。這樣只會帶給會眾很不舒服的感覺。 你也要知道一些不肯定或是模稜兩可的字眼,皆不適用。例如:「或者」、「好不好」之類的字眼。表達的語氣最好是以句號或感嘆號作完成,例如:不要說「好不好讓我們一起來唱?」而要說「讓我們大聲來唱吧!」不要說「或者我們一起站立?」而要說讓我們大家站立!」 最緊要的,還是你心理上的裝備。你要告訴自己,我今天站在台上,是奉主耶穌的名字站立,我所做的一切,也是奉主耶穌的名字而做的。你這樣的肯定自己是帶著耶穌賜給你的權柄,就不會有膽怯的感覺,因為主是能力、權柄、剛強壯膽的源頭。 2. 有敏銳的眼睛 (Be sensitive) 敏銳感是我們不可缺少的必備條件之一,你要懂得察覺,他們現正進行什麼,會眾現在的情緒是高潮或仍然是沉悶的。當你看到弟兄姊妹很受感動而流著眼淚時,應該做什麼回應?你一定要留意到四周圍的反應,然後再做一個判斷,決定應該如何帶領下去,不要低頭說話,且聲音要宏亮些。如果我們沒有足夠的眼光,不知道會眾反應如何,那就是不能好好掌握會眾的敬拜情緒了。 3. 不要扮演講員的角色 (Do not pretend as a speaker) 帶領者的角色,主要是以詩歌敬拜神。千萬不要講太多的話。要記住,詩歌裡已經有很好的信息,你只需要帶領會眾投入讚美歌唱之中就行了。 領唱並不是分享的時間。這必須要在觀念上糾正過來,要分享的話,就另外騰出時間來分享見證。你要說話就要簡短,內容主要是輔助或加強詩歌的信息便可以,因為詩歌裡已經有很好的信息。。 在默想時也不要講一大篇道理,只要講出要反省的重點就好了。講話時小心打斷了流程,因為這樣子就不能好好投入敬拜之中,而每唱一次就好像重頭唱的感受。沒有高潮起伏的氣氛,就會感到很沉悶。若你要講話,每次不要多過三十秒鐘,趕快將要說的話說完,馬上唱下去。 4. 不用似是而非的字眼 (No spiritual jargon) 我們有時為了想增強屬靈的氣氛,使刻意地講出一些屬靈的字眼。但卻沒有想到那些字眼是似是而非的,不單是毫無意義,甚至是犯了神學上的錯謬。 許多人讀完聖經,就加上一句「願神祝福祂自己的話語」。這句話聽起來很屬靈,但是卻錯得很。神怎麼會祝福自己的話語,神自己的話語說有就有,說會就成,每句話都有能力的。神若要在祂的話語上加上祝福,意思就等於神話語沒有能力,要直到在祂祝福下,才產生能力。這根本是荒謬的理論,但是我們卻不知不覺的用了它,所以,以後要小心不要再用了。你可以用「願神的話語賜福你們」,這就沒有問題了。 領唱者有時唱著唱著,便說「請我們用禱告的聲音來唱」,然後大家就不約而同的輕聲唱起來。真奇怪,禱告的聲音難道是輕聲的嗎?為什麼不可以大聲禱告?這句話也是犯了觀念上的錯誤,以後千萬不要再用這一句了。不如直接了當的說「請我們輕聲來唱吧!」就妥當了。 我們常會禱告說「求神與我們同在」。這句話實在可圈可點,因為聖經明明告訴我們,神已住在我們心中,已經與我們同在。在神學的角度,這句話是沒有意義的。但在感性上,你用這句話也是無可厚非的,因為是你的一個感受上的表達。但希望你以理性來善用這句話。「聖靈充滿我們」這句話,也是一個錯誤。簡單來說,聖靈早已住在我們的內心。而真正的聖靈充滿,是指一個聖靈管制的生命(Spirit-controlled life),而並非一些特異的行為或表現。所以,若不懂這句話的真義,不如不要在公眾的地方應用,以兔導致混亂和爭議。 5. 一起唱錯就是對的道理 (Treating singing mistakenly together being acceptable) 會眾在唱歌時,會不自覺地在某些地方拉長或漸漸拖慢,但在原譜中並沒有這些符號出現。領唱者不要刻意去更正。雖然在音樂上是錯誤,但在敬拜的時刻,最要緊的不是唱得是否準確,乃是專注於崇拜神。會眾在某些地方一起拉長,或在拍子上一起唱錯,就不要花時間去改正,免得破壞敬拜的氣氛。 敬拜並非詩班練習的時間,所以不應該做音樂上的更改,否則會弄巧反拙。 6. 有節奏感 (Be rhythmic) 領唱者必須有節奏感,有了節奏感,就能產生順暢的感覺,並且可以建立起高迭起伏的果效。 記住最後小節的運用,如果是4拍4(4/4),就在這一小節內,把要提示的方向清楚地交待,讓會眾知道你是要回到開頭或是副歌。如果最後一個音符是在最後一小節的第一拍,你就要在唱完那第一拍的音之後,馬上講你要交待的話,亦即是你大約有三拍的時間交待。 切記不要讓拍子溜走,若是你無法在那幾拍之內講完,就會銜接不上以下要唱的方向,那你就不能照著拍子繼續行事了。這樣,肯定會出現不流暢的情況。 領唱者要自己練習表達在最後一個小節內所指示的內容,心裡一面數著拍子,一面說話直到順暢為止。 切記不要在會眾唱歌時,同時講話。因為會眾根本聽不到你在說什麼,你要去尋找拉長或有休止符的地方,趕緊加些話語進去。 記住所說的話有兩類,第一類是加強歌詞的內容,有時可加上「哈利路亞」或「讚美主」之類的話,有時可用其他字眼去強調所唱的歌詞。第二類是提供一個方向,讓會眾知道你下一步是要唱第二節,或是副歌,或是其他地方。 假如你有較多的話要說(切忌太多的話),你要用方法讓司琴知道,然後就開始說你要講的話。但要小心,講完之後,要趕快去到要唱的地方。司琴的反應要快,馬上給一個很短的引子(差不多一至兩個小節),進入所要唱的地方。這個練習是司琴的一個大挑戰。 7. 做好你的部分 (The paradox being a performer while, at the same time being not a performer) 表演者難免顧慮別人怎樣看,他常會怕別人以為他是在表演,因此,他就很有保留的去表達自己,很拘束的去帶領會眾唱詩,以免掉被人非議的嫌疑。但這樣下去,領唱者就絕不可能在帶領上得到效果。我們應該去解決觀念與心態上的問題,以上的困難就可以得到解脫。 你是表演者。你不可能不是表演者,因為你站在台上,眾人的眼光也注視著你,期待著你的指示,也期望你帶領著他們敬拜讚美神。為著這緣故,你不得不做好你的部份。一舉手、一投足、面部表情、語氣表達,再加上熱誠,都是成功帶領的因素。從這個角度,你的確是個表演者,否則你上台又有何用意呢? 你不是表演者,雖然你努力的做好你的部份,但是,你又知道你並非表演者,因為你的目的不是為表演而表演。你知道你所做的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做好這個事奉,將人帶到神面前,榮耀祂、讚美祂。 因此「你是表演者」,是技術上的表達,而「你不是表演者」,則是生命、事奉、心態上的立場。恩賜加生命就是解釋這矛盾的答案。 8. 做好事奉的準備 (Be well-prepared) a. 靈裡的預備 – 必須與神維持親密的關係; b. 預早給詩班、司琴或敬拜隊知道詩歌內容; c. 與其他人員的配搭,例如:講員、詩班、司琴等等 d. 預備好詩歌,按著主題、選歌、舖排流程; e. 預備好輔助資料,例如:讀經經文、名言等等; f. 預備好投影機及膠片; g. 預備好嗓音; h. 要守時,避免匆匆忙忙趕赴崇拜。 9. 祈禱交託 最後,亦是最重要的,便是記著這是事奉神的時間,因此凡擔任領詩者,必須謙卑,心裡倚靠神,事前多些禱告,甚至最好在聚會前先花上5-10分鐘時間,與當天的主席一起結伴禱告,將整個程序交託神,讓神帶領 六. 選詩的技巧 1. 選詩不應有的心態 不要在毫不認識一首歌的情況下,卻又因著它的歌詞很有意思,便不理音樂的風格及節奏而做一個選擇。這樣,也很容易導致聚會的氣氛不協調。有時,因為調子的問題,會導致銜接上出了問題。 2. 如何選詩歌 要留意曲調,不要選擇太高或太低調子的歌,因為會眾會唱不來。如果你無其他選擇,就要考慮轉調子,來配合會眾的需求。一般來說,會眾能接受的音域比較窄,是從低音A到高音E或F。 儘量避免選太長的歌,因為唱一次要花較長的時間。如果是新歌就更麻煩了,所花的時間將會更多。當然,不是非選短歌不可,只要留意時間上的控制就行了。 留意節數太多的詩歌,節數多不等於好,因為這樣會導致會眾對歌詞內容消化不來,而且節數太多,只會像水過鴨背一樣,不能深入理解歌詞。因此,不要選太多節數的歌,否則,只能選唱一兩節,就不會拉得太長。下面提供了幾個選歌曲的原則: a. 留意歌詞內容: 不要只選悅耳的歌曲,而忽略了歌詞的內容。我們唱詩的目的是藉著美妙的旋律,將歌詞表達出來。所以內容很重要,一首好的詩歌是要歌詞精簡、不複雜,也不冗長,不單只是裝飾文字,還要能夠表達對神的心意。 b. 必須與聚會的主題配合: 整個敬拜是把一連串的相互關係連接起來。音樂敬拜是表達主題的一部份,而講道卻是主題發揮的另一個時刻。所以選詩時,一定要配合主題。不過,在敬拜感恩的頭一個環節中,讚美和感恩是必須的,不管什麼主題也好,仍然需要讚美。但是,在反省、回應或立志的時候,就可以照著主題而選擇適合的詩歌。 c. 必須掌握拍子及節奏: 拍子(meter)就是一首歌每一小節裡有幾拍(例如:4/4,3/4,6/8,9/8,12/8等)。節奏(tempo)是指一首歌的速度如何(例如:♩=72,♩=96等)。至於拍子的認識,是要曉得上面的數字是代表拍數,意指一個小節有幾拍;而下面的數字是代表基本單位。例如:3/4,4是指單位,就是以1/4音符為一拍,每小節總共有3拍。我們應該讀三拍四,或三四拍,而不是四拍三。了解節奏的快慢,就曉得應該如何運用一首歌了。 d. 不要選擇難度太高的歌曲: 音域太高或太低,旋律不容易捉摸,節奏複雜都是構成難度的因素。難度高的歌,很難唱幾次就學會,若沒有足夠時間去學,自然不能好好的表達出來,流程就會受到影響。切記,用來敬拜的詩歌,最好是旋律、歌詞都要精簡。任何冗長、刁鑽、不易上口的音樂,最好避免使用。 e. 舊歌新唱的使用: 不少人認為,某些傳統詩歌的旋律與歌詞都很好,但就是不能和現代的短歌一起使用,因為無論在彈或唱的表達上,都會給人有一種不自然的感覺。要解決這個問題,以致運用任何一類的歌曲,都能使整個流程順暢,就要用「舊歌新唱」的方式。把舊歌翻新成為新歌的方法,要留意兩點(特別是司琴及樂隊):第一,運用現代感的節奏,把那些傳統詩歌的節奏改變過來,注入新式的節拍。例如:可運用多些切分音符(Syncopation),把原來的基本節奏變更,給那首歌一個新模式。第二,在和音上做一些改進及變化,一方面改良和音的技術,另一方面可發展現代的和音。例如:多用些9度和音(Major7,Minor 7,Major 9,Minor 9,Diminished等)。若我們能夠這樣的運用,流程就會進行得很順暢。 七. 帶領的技巧 1. 重唱的處理技巧 根據上一章的順暢流程及高迭起伏的原則,領唱者在處理重唱的時候,不要有裹足不前的感覺。最主要的就是不要讓拍子跑掉。 領唱者要知道該首歌的拍子,例如:4拍4,3拍4或其他拍子。他最好是在最後的兩個至四個小節,給伴奏者有清晰的指示。不要到最後的一小節才給予提示,因為伴奏者不能在那麼短促時間內改變伴奏。 根據我們的方法,提示重唱是舉起手,並把你的食指☝(第二指)豎起來。伴奏者一看見就會準備重唱的音樂,這時,便可以再唱第一節或第二節。 2. 重唱副歌的處理 唱到最後兩個小節的時候,把你的手舉起,並且做個英文 “C”字的姿勢(“C”表示副歌 “Chorus”)。舉手時,最好用大姆指為 “C”字的底部,其他四指則彎起成為 “C”字的頂部,這會較為美觀。 3. 重唱尾句(coda)的處理 許多詩歌的尾句很有意思,也是較為富挑戰的詞句。所以為了要加強它的意義,而讓會眾重覆地唱出尾句。這有時會很幫助到會眾,提升他們的敬拜情懷。 我們可以以放平或甚至以下垂的手,同時把尾指豎起,而其他手指握著來示意。 為了要重覆唱尾句,你可以在最後的兩個小節示意重唱尾句,然後不停的示意,也就不停地重唱。要唱多少次,就示意多少次。不過,通常會唱三次,而在第三次後就不再示意。 若唱到最後一次,再唱回尾句來結束這首歌,你就要做另一個動作,示意停止再唱。你可以把你的手下垂著,並且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都可以),掌心向地下輕輕橫掃而過,這樣做可以用來示意結束這首歌。 4. 自由唱法的處理 唱歌時千篇一律的按照拍子唱,未必會達到一個很深入的歌唱情懷。在這種情況下,改變一下節奏,可以提升深化的情形。 首先,唱到最後的兩個小節時,把你的一隻手舉高,然後將掌心面向會眾,給人一種要停止的感覺。這時,敬拜組及伴奏都會在唱完最後的這兩個小節之後,期待著領唱者做一些特別的行動。 當領唱者舉起手,做以上的動作,他就會在沒有節奏的音樂下,以自由發揮的拍子,慢慢的唱出每一句的歌詞,這樣可以讓會眾深入地將歌詞咀嚼一番。在一般的情況下,我們最好從副歌的地方著手,進行這樣的唱法。 要完結自由唱法,可以用兩種方法繼續唱下去:第一,可以這樣的唱完一次便作罷,然後進行下一首歌或下一項節目;第二,可以在自由唱法之後,馬上回復原來的節奏。這樣會使會眾更加激昂及振奮地去歌唱敬拜。 5. 進行說話的處理技巧 若領唱者要講話,而他的說話時間會比最後一個小節的拍子長,甚至需要幾十秒的時間,他就需要向敬拜組及伴奏者示意,免得大家因為不知要做甚麼而影響了流程。 領唱者就要在最後的兩個小節時,將一隻手垂下,並且用幾隻手指作彈琴狀,示意著你將會說話,要求伴奏者繼續彈奏音樂,讓氣氛一直維持下去。 當你講完要講的話之後,一定要清楚的提示跟著要唱的地方,以致伴奏者知道該怎樣進行。 6. 默想的處理技巧 默想時,最好有音樂作為背景,使聚會的氣氛得以維持。進行默想的手勢與進行說話的手勢一樣,即以一隻手作彈琴狀。 進行默想時,領唱者可以示意伴奏或者示意敬拜組輕聲唱。有時,可以示意敬拜組以 “Woo”音將旋律唱出來。要達到這種效果,帶領者只需將手指捲成圓形示意敬拜組便可。 在這時刻,帶領者要將音樂保持著柔和的氣氛,不要過於嘈吵或沉悶。而且他不要講太多的話,只要將默想的內容精簡,以問題方式帶出來就可以了。 在整個默想的過程中,帶領者可以讓會眾唱一段,再由伴奏者彈一段,然後由敬拜組唱一段。這樣不斷的輪流唱,就可以使聚會生動起來。 7. 流程的處理技巧 領唱者一定要對敬拜組及伴奏者做到以下的幾個要點,才能使整個流程順暢: a. 一定要給他們知道下一步該彈什麼,唱什麼。每次唱到最後的兩個小節時,就要給予清楚的指示。 b. 一定要按著拍子行事,以給予人一種有節奏感的音樂流程。特別是在尾句承接新的一節時,或是其他的地方,總不要讓拍子拖拖拉拉,上氣不接下氣。 c. 不要讓音樂停止下來,免得中斷了敬拜的氣氛。 d. 轉換歌曲的時候要順暢自然,不要在轉接間停頓下來。要留意下一首歌的拍子(meter)、節奏(tempo)、風格(style)及調子(key)是否配合。 e. 由一首歌轉到另一首歌時,要在第一首歌的最後兩個小節示意伴奏者。你的手勢是伸直第二隻手指(食指),然後向前順著時鐘打幾個圈子,就可以讓人明瞭,那是轉換歌曲的時候了。 領唱者可以嘗試將幾首同調子、同風格、節奏相似的歌曲放在一起。試試唱完第一首歌,只用一個小節的時間,轉到第二首歌,然後用同一個方法,再轉到第三首歌。然後重頭再唱,反覆的唱來唱去,那你便可以從中感到有一種很釋放的心靈在歌唱。但如果那幾首歌各屬不同的調子,就較為困難了。 8. 高迭起伏的處理技巧 只有流暢的流程,是不能製造高潮的,而且也會使聚會感到沉悶。要製造高迭起伏的技巧,必須留意以下幾個原則: 動作式: 運用身體的動作,例如:拍手、舉手、起立或搖擺身體。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動作,就會帶來情緒上及身心靈的振奮。 強調式: 詩歌的節數舖排也很重要,如果刻板地一節接著一節的唱著,就沒有什麼特別。但是,若選唱了一兩節之後,緊接著繼續唱副歌,這樣就有強弱起伏的感覺,會使會眾越唱越激昂。可強調副歌,重唱幾次,是邁向高潮的一種方法。 對比式: 在唱歌時突然用自由式的唱法(上面已提過),在沒有拍子,沒有節奏底下,慢慢地唱,讓會眾咀嚼著歌詞;再緊接著以排山倒海式的雄壯音樂重唱,不單止有拍子和節奏,更在音樂的表達上加重了。使用這種對比唱法,也可以提昇氣氛。 先禱後唱式: 一首歌在唱完幾次之後,領唱者示意伴奏者繼續彈奏音樂,然後開始禱告。禱告到了尾聲的時候,聲音會越來越大,伴奏者彈奏的音樂也越來越強。接著,領唱者帶領會眾重頭再唱,又或者從副歌開始唱。這樣能使會眾從安靜中逐漸放大聲音,直到最強烈的地步。 連鎖式: 這種方式的唱法,是先選三至四首歌(歌曲多少可自由擬定)。舖排的方法是一首比一首更加的強勁、熱鬧,在唱到最後一首時,就自然把會眾帶到一個高峰去。要達到這種效果,所選的歌曲就很重要了。以下有兩個原則: i. 要留意歌曲的節奏感,一首比一首強勁,更具多的動感; ii. 歌詞的意思要貫通,不要一首說東,一首說西。 附錄: (1) 崇拜程序的時間分配 宣召 1分鐘 開會祈禱 2分鐘 歌頌 4分鐘 歌頌 4分鐘 歌頌 4分鐘 啟應經文 4分鐘 獻詩 5分鐘 証道 30分鐘 歌頌 4分鐘 奉獻 8分鐘 奉獻祈禱 2分鐘 家事分享及代禱 8分鐘 歌頌 4分鐘 祝福/主禱文 2分鐘 歌頌 3分鐘 共85分鐘
(2) 崇拜模式及意義 Donald Hustad在Formation for Christian Ministry提出以下崇拜模式: (一) 認知神的臨在 序樂 宣召經文〈朗讀經文或獻唱詩歌〉 讚美詩歌 (二) 認罪與赦罪的禱告 (三) 上帝向我們說話 唱詩 讀經 獻詩 證道 (四) 我們的回應 回應詩歌 奉獻〈詩歌、禱告與收奉獻〉 (五) 我們的禱告 禱告 – 讚美、感恩、代求 (六) 禮成散會 讚美詩 祝禱 殿樂 *主餐可安排在奉獻之後 2008.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