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香港人比較熱門的話題,相信其中一個就是「移民」,身邊認識的或不認識的都有移民的家庭。當然,基督徒也不例外,有需要時都會考慮轉換生活的環境,除了要決定「去」或「留」之外,去哪一國家、哪一城市,或是為子女選擇哪一間「學校」讀書等,有不少抉擇需要做,不過,基督徒與一般人又有所不同,因為基督徒會「尋求神的心意」,希望得到神的印證之後,我們就可以安心出發。這是十分值得欣賞的,因為這是基督徒對主的順服,願意將重要的事情交託給神帶領。事實上,信主的人每一天,甚至每時每刻我們都在尋求神的心意,如果確認神與我們同在,我們對前路就沒有任何掛慮。

出埃及的一代以色列人對耶和華可說完全無知,端賴摩西亞倫訴說有關祂的事情,而且耶和華在山上顯現時的景象令人驚怕,若不慎闖過界限更會被擊殺,所以與神有近距離的接觸可說是不大可能,遑論尋求祂的旨意。然而,耶和華卻主動地說:「又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廿五8),這正是建造會幕的目的,而會幕中的約櫃也就是耶和華所在的地方。

約櫃是一個長方形的箱子,因為是為存放兩塊法版之用,所以稱為法櫃(21-22節)。後來因認為整個約書(廿四7)都在裡面,所以又稱為約櫃(書三3;撒上四3等)。「法」與「約」字互通,「約」是以色列人的基礎,所以約櫃是重要的。約櫃是用兩根包金的木杠穿過四個金環來抬,可能是避免接觸到約櫃。約櫃的蓋是精金造的,七十士譯本翻譯為「施恩座」,它不單是蓋,也是人可與神會面的地方(22節)。兩個基路伯安放在施恩座的上面,面對面頭部向下微彎,他們伸出的翅膀向上,遮蔽下面的蓋及約櫃。「基路伯」可能是由人頭、動物身加上翅膀組成的形像;在亞述一帶,它們的主要任務是把守殿門,有點像我國廟宇前的看門二將。22節表示神的聲音在蓋上面兩個基路伯中間發出,這兩個基路伯面對面的用翅膀圍出的空間就是施恩座,代表耶和華所在的地方。在舊約時代以色列人的心目中,約櫃就是神同在的象徵,約櫃放在哪裡,那個地方就代表有神的同在。

從約櫃的建造可以看見,神是主動的住在百姓中間,而百姓的責任是按照祂律法的規定來建造和執行運送。基督徒尋求神的同在也是一樣,不是要在那些特殊的現象上花功夫,因為神蹟奇事並不是我們生活的常態,而且神對每一個人的帶領也都不一樣。神對我們最大的要求是,每一天按照祂的吩咐生活,就像主耶穌所說有關葡萄樹與枝子的比喻(約十五7-10),只要你求神與你同在的動機是為了讓神使用你,而且願意每一天按照神的吩咐生活,你就有神的同在了。

(刊於中信傳書雙月刊第19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