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女士開的車拋了錨,停在路的中心,嘗試多次也發動不起來,後面的一輛車等得不耐煩了,就拼命按喇叭,這個女士下了車,走到後面那輛車旁邊,對司機說:「如果你不介意的話,我們換個位置好嗎?你到我的車上去幫我發動,我在你的車上幫你按喇叭。」 這故事讓人想起一句說話:「一個按喇叭最響的人,通常是落在大霧裏的人。」意思是說,一個嘰嘰咕咕地抱怨的人,常常是看不清前後左右的人。這也是以色列人的寫照。 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之後在紅海邊遇上埃及追兵,他們害怕並向耶和華呼求,耶和華就為他們作戰拯救了他們(十四30)。然後他們到了瑪拉因為水苦而發怨言,耶和華指示摩西以一棵樹將水變甜並試驗他們(十五25)。跟著在汛的曠野因為缺乏食物發怨言,神就讓他們有了降嗎哪的經驗並試驗他們(十六1-35)。到了十七章,作者刻意把兩個故事平排與前面十四及十五章遙相呼應,就是以色列人在利非訂為水引起的爭鬧(十七1-7)和與亞瑪力人的爭戰(十七8-16),而且角色互換,這裡是以色列人試探耶和華。 由紅海至西乃的旅程最後一站是利非訂,以色列人在這裡安營,又遇上乾旱,他們因沒有水渴就要求摩西:「給我們水渴吧!」這要求是合理的,但他們並不是期望水的來到,而是滿懷怨恨與摩西「爭鬧」(十七2)。他們所用的辭彙更強烈及更大威脅,說話更毫無節制,敵對的氣氛爆發,這不單顯出他們對摩西領導不滿意,更是對耶和華的不滿,所以摩西指出百姓對他的不滿或爭鬧是試探耶和華,因為他們說:「耶和華是在我們中間不是?」(十七7)耶和華就吩咐摩西以杖擊打何烈的磐石,磐石就有水流出來給百姓渴。 因為他們在利非訂抱怨與不信,神就讓亞瑪力人來攻打他們,似有懲罰他們發怨言之意。亞瑪力人是以東的第十三代後人,是由亭納所生(創卅六12、16),在後期的猶太文獻中,亞瑪力成為以色列人的殘忍的敵人的同義詞。申命記廿五17-19節記載亞瑪力人從後突襲那些逃出埃及不久、疲乏困倦的以色列人。他們殘暴地殺死那些落後的人,例如那些,年長的、體弱的、有病的人。以色列被迫為了生存而打第一次的保衛戰。摩西吩咐約書亞帶領百姓迎戰,而他則手裡拿杖帶著亞倫和戶珥上了山頂。摩西的手甚麼時候舉起,山下由約書亞帶領的以色列人就得勝。摩西的手甚麼時候垂下,山下的以色列人就打敗。當摩西雙手發沉,亞倫、戶珥找來了石頭給摩西坐下,然後各坐一邊扶著摩西的手,維持舉起的狀態直到日落,以色列人就大勝。耶和華吩咐摩西把這事記下,摩西跟著築了一座壇,起名叫耶和華尼西,意思就是說:「耶和華是我的旌旗」(15節),表示誓言從此以後要以上主為標誌,世世代代和亞瑪力人爭戰。 由缺水、缺糧到遇上強悍善戰的亞瑪力人,以色列人碰上一個又一個能否生存下去的危機,雖然他們之前已經有耶和華拯救與供應的經驗,不應該滿懷怨恨與不信發出「耶和華是在我們中間不是?」的問題,但這問題亦正好反映人真正的問題不在能否在這一個或那一個危機中可以存活,而是在危機中神的位置到底在哪裡?摩西明白得清楚透徹,是誰叫他們至終得勝?豈不是主耶和華?「耶和華是我的旌旗」正好表示不是靠人強馬壯,也不是計謀策略,而是主耶和華要幫助我們,祂是我們的主帥。 面對人生的危機,此刻有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人的生存受到威脅,也正是我們檢視「耶和華是在我們中間不是?」的時候。「耶和華是我的旌旗」是以色列人得勝的祕訣,也是基督徒今天可以得勝的原則! (刊於中信傳書雙月刊第16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