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論語.八佾》中,魯定公問孔子:「君主指使臣子,臣子侍奉君主,到底該怎樣做?」,孔子回答說:「君主以『禮』指使臣子,臣子以『忠』侍奉君主。」他們的對話指出了君臣之間的相處之道,亦反映了地位階級的區別。然而,出埃及記所描述耶和華與以色列人雖然是君臣的關係,卻是一種立約下的關係,彼此之間是以忠誠(loyalty)作為關係建立的元素。

出埃及記廿22至廿三33節稱為「約書」,是摩西將神的命令寫下來然後向百姓大聲讀出的立約文件(參廿四4、7),它不是完整的律法集成,很可能是一些補充或修訂。「約書」強調這立約的內容是從神而來,是神思想的表達。約書的整體安排是以宗教的敬拜律法為開始和結束,中間的內容是生活各方面的事情。

廿章22節是約書的導言,指出以色列人現在是透過說話認識神,這位神是真實的出現在他們面前,而這些話是源於祂。因此,順服對以色列人來說並不是抽象的理論,而是對一位與他們建立真實關係的人格神的回應。在這關係之中,以色列人向神表達忠誠是透過遵守神的命令,而神向以色列人表達忠誠是透過應許的實現。

廿章23-26節是神吩咐以色列人有關敬拜神的律例。神吩咐以色列人不可造銀像或金像與祂相配(23節),雖然他們用自己僅有的金和銀是虔誠的表現,但仍是禁止的,因為無論什麼動機,相對於十誡的第一、二誡命都是不被接納的。「耶和華是以色列人唯一的神」這核心觀念十分重要,因為以色列人對神的忠誠是透過日常生活中對神話語的順服而表現出來,而敬拜是明確地表達出以色列人對神的忠誠的途徑。

廿章24-26節是神吩咐他們築壇獻祭。獻祭反映了敬拜的目的或動機,因為燔祭和平安祭是最早的兩個祭(參利一、三章),目的是神的賜福,是物質方面的e.g. 牛羊增多、葡萄園茂盛等。這獻祭的壇可以是純用一般的泥造的「土壇」,也可以是用石造的「石壇」,但都是天然的,不可加工或雕琢。為什麼不可用鑿成的石頭?可能是避免以色列人把石頭鑿成與偶像相似的樣式,很容易陷入拜偶像的惡習。神更吩咐他們不可使用台階上祭壇,要用斜坡,免得露出下體(26節),為要保持祭壇的聖潔,因為很多異邦宗教獻祭儀式是赤身露體的,也因為這緣故,後來耶路撒冷聖殿的祭壇,是用斜坡而上的,而祭司到祭壇上去事奉時,也規定要穿細麻布的褲子(利六10)。耶和華應許在這些地方敬拜,只要提起和記念祂的名字,祂就會到那裡賜福給那些敬拜的人(24節)。

「忠誠」是神與人立約之相互關係,人按照神的吩咐敬拜,神就會賜福在那裡敬拜的人。今日我們需要認真檢視我們的敬拜生活,是否著重地方的裝飾而忽略敬拜的核心呢?是否隨意穿著而忽略祭壇的聖潔呢?核心問題是我是否願意向神忠誠呢?盼望神在我們敬拜祂的地方賜福給我們。

(刊於中信傳書雙月刊第17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