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錄
啟示錄一章11節記載約翰受差去寫七封書給予小亞細亞的七間教會,依次序為以弗所、示每拿、別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鐵非、老底嘉;從地圖可見這次序是順時針方向編排的。因此,這封書信可能是透過驛站輪流在七間教會傳遞的。
歸納這七間教會當時遇上的困擾,共有三方面:(1)是猶太人的逼迫;(2)是異端的攪擾,文中提及的「尼哥拉」、「巴蘭」、「耶洗別」等名字所指的便是當時的異端;(3)是帝王敬拜的問題,羅馬帝國中曾有幾位凱撒,喜歡自稱為神或是神的兒子,更立像命令子民敬拜他們,基督徒因著拒絕敬拜,所以受逼迫。在這七封信中,更顯示出當時已經有人殉道(參二13)。根據歷史資料,在第一世紀逼迫基督教的羅馬君王包括尼祿(Nero, 54-68)和多米田(Domitian, 81-96)。所以關於本書寫作的時間及週遭環境,出現有兩種不同的意見:
- 一派認為是尼祿的時代,羅馬的大火所引起的基督徒受逼害的事。支持這看法的主要有兩點:
a. 假如西庇太的兒子約翰是約翰福音及某幾本書信的作者,又是啟示錄的作者,則兩者在字彙和文體上基本的分別,可以作如下的解釋:啟示錄是早期的作品,當時約翰對希臘文的造詣並不深;而約翰福音及各書信是稍後的作品,那時他已頗為精通希臘文。
b. 再者,有人提出:那神秘的數目666(十三18)是Neron Kesar 這一名字,希伯來文字母數值上的總和,所以在文中提及的人一定是尼祿。這種推論似乎太膚淺,不能下斷言,同時此說又沒有外在傳說的支持。 - 另一派推測,啟示錄可能成書於第一世紀末,多米田統治的時期,在主後81-96年,這一看法最少有明確的外證為憑。愛任紐說:約翰見到異象,「距現今不遠,幾乎就在我們這一時代,接近多米田統治的末期。」多米田統治時期可能沒有繼續的迫害,但他堅持要被看作神一般地給人崇拜和他日漸暴虐的獨裁政治,使他與基督教的擴展對立,成了啟示錄所預言的社會、經濟、宗教各方面的發展的預兆。
這就是說,啟示錄說出了教會與羅馬帝國之間漸長的敵意。這並不是說當時羅馬已採了一種全國性逼迫基督徒的政策,但它很明顯的表明異教國家與基督教會是無法妥協的。異教必然的發展便是極權主義,這包括對統治者的崇拜,這種統治者控制一切政治活動、經濟資源、宗教儀式及個人信仰。羅馬政府對早期教會的寬容,由於保羅及其他基督教的傳道人受猶太領袖的控告,漸漸變成猜疑,後來,猜疑日漸加深,演變成輕蔑與仇視。一世紀末期,基督徒到處被人攻擊。他們體驗到耶穌的話的實在:「你們若屬世界,世界必愛屬自己的;只因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約十五19)
啟示錄的撰寫,一方面是要鼓勵一些深感此種敵意日漸加增的教會,另一方面警告大意和疏懶的基督徒,因他們已被引誘,輕易地去附從世界。
據作者自己的見證,他名叫約翰,是他所見事物的目擊者(啟一1~2),他是僕人、弟兄、先知,但卻沒有自稱為使徒。他住在拔摩 – 希臘沿海附近的一個岩石磷峋的海島,為了信仰而被囚禁在該地(一9)。在那裡,他得著書中所描述的異象,且受命把它傳給他熟悉的亞細亞七個教會(一10)。從書信的內容可見,作者與亞細亞教會的關係親密,應是德高望重的教會領袖,加上教會傳統的引證,作者約翰的使徒身份得到支持。但亦有一些學者,因為這卷書的文字和風格,與約翰別的作品不同,而持反對的意;其實由於啟示文學的文體別樹一幟,文筆上的差異是可以理解的。
讀經表
12月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恭喜你!要堅持這一年內速讀聖經一次確實不容易,但你至終完成了,實在感謝天父!盼望你繼續努力在祂的話語上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