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來,不時收到弟兄姊妹邀請出席婚禮及晚宴,在他們分享婚禮籌備過程中,察覺最令他們煩惱的,竟不是禮堂、酒席、新居、婚紗照、禮服等的安排,而是婚禮及晚宴的嘉賓邀請名單。除了男女雙方的親友之外,差不多這對新人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所認識的人都在考慮之列,教會弟兄姊妹當然不在話下,名單的冗長可想而知。能夠列在名單內的,又著實有其重要性,稍有遺漏,恐會做成不必要的誤會。冗長的名單或許會令人卻步,但可以是意義深長的!

聖經中有不少名單,無一是多餘與無意義的。尼希米記第七章載有尼希米被神感動,按照家譜計算被擄歸回的人所列出的名單。在以斯拉記二1-70節有一份類似的名單,是指以色列人第一次獲准重返家園時,由所羅巴伯帶領回國的人口名單。而尼希米記七章出現的名單,是已經將近一百年之後,可說是一段歷史的記述了。這裡的名單告訴我們回國的以色列人乃屬少數,大多數人寧願安居異地,滿足於已建立的家園,但回來的人是受神感動(參拉一5),他們冊上有名是蒙記念的。

這名單的記述看似冗長,但其實不同段落有不同的記述方式:6-7節記述的是領袖,這裡的「尼希米」和「末底改」並非重建城牆的尼希米和以斯帖的堂兄末底改,只不過名字相同而已。8-24節是以宗族的角度來記述回歸者,所記的是每族的祖先是誰,他們的家族中回歸的人數共有多少。25-38節則改為以籍貫的角度來記述回歸的人口。39-60節則記述一些有特別任務的人,大多與聖殿事奉有關。61-65節是一些身分未能核實者的名字。66-69節回歸人口和性畜的總數。

從這名單中,我們看見神家的組成,有多元化的面貌。祭司是回歸者當中的中堅分子。七十年在外邦,失去他們的工作,但他們仍能保存信仰且傳予下一代。利未人(包括歌唱者、守門者)和祭司相反,多數人沒有選擇回國。尼提寧和所羅門僕人的後裔,原本是外邦人的,卻因為信心,敢於行動,最後歸入神的家中了。 西拿人,是那些人看為卑微、沒有權位的基層人。而不能辨別身分的人,就是那些「邊緣人」。

我們可以看見愛主、事主的人中,有原本就蒙神呼召、繼續堅定委身的一群。但亦有一些後來者,他們原本不在聖民的行列,但因他們肯陪同神的子民一起,邁出勇敢的一步,因而被列入重建國家的先賢行列。

自古列王下令准許以色列人回國的時候,名單上的人就歡天喜地的出發回國了。他們自小聽父輩描述去國的傷痛、在外邦受人欺凌的苦況,如今,整整等待了七十年,他們終於可以回到故土、重建家國了! 然而頹垣敗瓦的廢墟,不可能在短期內再有甚麼建設,如果身邊的人當初對回歸的行動不大贊成,所承受的壓力就會更大了。

委身愛神、事奉神的人,無可避免常會作出若干選擇甚至犧牲。這些選擇、犧牲不是身邊的人必然會明白理解的;縱或親人理解甚至支持,但當眼前的事奉明顯不順利,沒有預期的效果,跟起初的遠象與目標距離甚遠,在這時候,我們還會堅持嗎?但決定回去的人選擇回去,確實是一個勇敢的抉擇。他們的信心和委身,是神所記念的!

(刊於中信傳書雙月刊第1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