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十多年前,有領導人講過這段說話:「下台其實是最容易的決定,要留下繼續面對是需要有勇氣,有很大的付出。我今天選擇留下來,因為我覺得我的使命還沒有完成。」對於我們事奉神的人來說,這段說話也有提醒。

基督徒在事奉的時候,尤其是確認是神呼召我們為祂作工時,或會不期然地相信祂會使道路亨通,使一切事情順利,因為是祂吩咐我們去作的。但是,若然在過程中遭遇挫折,處處面對困難,我們的信心就會受到衝擊,疑惑亦油然而生,在這個時刻我們該作什麼呢?是埋怨嗎?抑或是放棄呢?

摩西被神呼召回埃及去拯救受苦中的以色列人,又得到行神蹟的能力,而且很快得到亞倫與及同胞的認同和支持(出四27-31),這是十分令人鼓舞的,因為道路是順暢的。因此,摩西、亞倫就去見法老表明來意,他們首先向法老宣告耶和華的命令「容我的百姓去」(五1),這命令是對法老權柄的挑戰。但法老亦同樣地不客氣及譏諷的回應「耶和華是誰?…我不認識耶和華…。」(五2)「我不認識」意思是我不承認祂的權力,法老並非不認識耶和華,而是不承認耶和華的權柄。摩西、亞倫首次面對了挫敗甚至失去了勇氣,改以請求的口吻及以自身的危險為理由「求你容我們往曠野去…免得他用瘟疫、刀兵攻擊我們。」(五3)因為違背神的吩咐,會爲以色列百姓帶來刑罰。但是,法老所關注的是自己的利益,所以他斷然拒絕請求,並下達命令不把草給以色列人做磚,以增加他們的困難(五4-9)。草是做磚重要的原料,磚沒有草便容易鬆散,磚的質量好不好,就在於草的成分有多少。不給草作磚,叫他們自己去撿草,必定使工作效率減低,也使製成品的質量下降。要他們一點也不可減少,是比之前更甚的欺壓。摩西的努力竟換來加劇了的壓迫和困難。當百姓不能如期交出向來的數目,督工就責打以色列人的官長,這些官長並未去找摩西、亞倫幫忙,或許是已對他們失去了信心。官長來到法老的面前哀求,一方面展現了他們的勇氣向法老表示被不公平的對待,另一方面卻有控訴法老的意味「這是你自己人民的錯」(五16;參新譯本)。無論如何,法老未為所動,這些官長的哀求同樣面對失敗,他們遂將問題歸咎於摩西、亞倫(五19-20)。這些官長的語氣雖然粗俗,卻坦然說出心意,他們顯然認爲形勢只會惡化。

作為領袖,摩西面對這境況應該怎樣回應呢?他退到很少人去的地方,與神交談。「爲什麽打發我去呢?」(五22)是摩西的埋怨,他在失敗之後極度沮喪,反映他有不切實際的期望,就是會很快成功。他的怨恨可以追溯他本來是不願意去接受神的差派(參出三11-四10),而此刻似乎一切失敗的預感都得到了證實,因為以色列得救機會渺茫,處境比以前更慘。「自從我去見法老,奉你的名說話,他就苦待這百姓,你一點也沒有拯救他們。」(五23)這是摩西對神的控訴,意思是神為什麼不伸手干預呢?但是神的回應卻是「現在你必看見我向法老所行的事,使他因我大能的手容以色列人去,且把他們趕出他的地。」(六1)神在此重申應許,法老雖然一直不肯讓他們離開,現在不但必須放他們走,更要「趕」他們出去。原來整件事的意義在此,神容許摩西亞倫摸索,表示整件事成就是神的作為,神的參與才真正的改變。

事奉神的人少不免會遇到困難或令人氣餒的事情,我們會被拒絕、被埋怨,甚或事與願違,但從摩西的身上可以學到,我們不是以自己的意志力來面對,而是將事情帶到神面前,將自己的感受告訴神,讓神將這些死結解開,從祂得到保證。困難也可以是我們得著神、認識神的機會。

(刊於中信傳書雙月刊第1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