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於日本東北部發生的9級大地震,不單引發海嘯摧毀部分沿海城市造成嚴重傷亡,亦引發核洩漏事故,釋出的放射性物質對人體健康及生態環境構成傷害。日本人面對危難時的冷靜、秩序,甚至勇敢的「五十死士」所反映的國民素質受到很好的評價,但亦有人批評日本核能政策的實施是建立在「有勇無謀」的原則上:「核電站遍佈全國各地,而且距海岸綫都近,如果相關部門有智慧的話,那麼圍繞核反應堆本應存在的多層保護機制怎麼會突然失靈呢?」無論如何,要一件事情做得成功確是不能靠愚勇,需要智慧與勇氣並重,為主作工的人更應如此。
尼希米得到王的允准及支持後立刻起程,大概四個月的時間(參拉七9)便從巴比倫回到了耶路撒冷。他以三日的時間休息和計劃,然後在夜間起來到城牆處「察看」,他不是輕率的觀望,而是檢視、查核城牆的實際損毀情況。他按照計劃以逆時針的方向巡視耶路撒冷的城牆,先由西北的谷門開始,然後是西南的糞廠門,跟著是東南的泉門,最後回到了谷門。這次行動他沒有告訴任何人是因他審慎的處事態度,要先掌握城牆的實際情況才將計劃宣之以口。 當尼希米掌握了城牆破損的情況之後,就向猶大人解釋,呼籲他們起來重建(二17)。尼希米體會到為神作工不能單靠一個人的力量來完成,而是必須要與人同工,況且這是整個國家民族的事情,人人都應該承擔。藉著見證神在他身上的作為和王恩待他的事,尼希米激勵其他人起來與他一起重建城牆(二18)。 要修築破爛的城牆、燒燬的城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它已荒廢多年,屬司空見慣,因此重建的必須性及可能性容易受到質疑。但是,聖經形容猶大人的回應是:「於是他們『增強他們的手』(strengthened their hands)作這善工。」(二18)就是他們毫不猶疑,更堅定勇敢的作這事情。不過,他們的行動卻引來敵對者的輕蔑、譏諷(二19),或許是因為敵對者自覺勢力受到威脅吧。無論怎樣,尼希米沒有灰心、沮喪,因為他知道這是神要他作的事情,祂會使他們成功。 重建城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而且要動用極多的人力及資源是談何容易,加上敵對者的譏諷、誣蔑衝擊著參與者的信心和堅持,很容易造成信心的危機,因此要重建城牆委實是一件又大又難的事。面對困難和挑戰,很多人會採取得過且過甚至放棄的態度,但尼希米確信神會帶領,認清神的心意,而且因著昔日神看顧他的經驗,成為今日他不輕言放棄的動力源頭。 耶路撒冷的百姓對於耶路撒冷的荒涼已經習以為常,就算是別人的凌辱也視為等閒,沒有想到要起來重建,直至尼希米的呼籲。作為神的子民,我們是否也已經習慣了教會的荒涼?我們是否已習慣了受誣蔑、譏諷而得過且過?我們是否也有可能可以振奮起來改變這種狀況,讓教會得著復興?昔日神讓我們所經驗的恩惠和看顧,成為今日我們起來為神作工並且勇敢堅持下去的動力。深盼我們從神得著智慧,認清祂的心意,謹慎並勇敢地行事! (刊於中信傳書雙月刊第1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