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7日,當時仍未當選的台灣總統馬英九前往作家柏楊的家中拜年。八十八歲的柏楊臥病在床,講話相當吃力。馬英九進入臥室向柏楊問候並拜年。馬英九說:“您的著作影響兩三代的讀者。”
柏楊說:“台灣目前最可怕的就是政治鬥爭、無是非、無廉恥。怎麼成了這個樣子了?”柏楊身體衰弱、說話費力,並數度咳嗽。 柏楊的夫人、詩人張香華將特別準備的柏楊當年與時任“法務部”部長的馬英九見面時的剪報、柏楊的著作《動畫板》,贈給馬英九留念。馬英九應張香華之邀,用毛筆題寫“有容乃大、無欲則剛”,贈與柏府。 柏楊是一個基督徒,在八十年代曾經寫了「醜陋的中國人」一書而震撼整個中國社會。直言不諱的內容,句句擊中中國人的禁忌要害。柏楊說,靈性是一種善良、和平、寬恕等所激發的反應,但是我們的社會不講是非,只講利害,不僅文化人如此,政客更在帶頭縱火,中國人目前正被「向錢看」、「向權看」窒息得眼睛看不清、耳朵聽不見,腦筋只能傳達錢和權的信息,其他任何靈性的訊息都被阻礙。 柏楊認為,中國人是一個在各種壓力下受傷很深民族,沒有培養出讚美和欣賞別人的能力,卻發展出鬥臭別人或阿諛奉承別人兩極化的語言。要中國人培養出健康的語言,要從心靈的健康著手,類似這種痛陳中國人缺失的評論,在書中時時可見。 馬英九總統題寫“有容乃大、無欲則剛”一句說話,是自林則徐的一則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表達了他立身處世之道。上聯借海作喻,“海納百川”表示大海之所以浩瀚無邊,是因為容納了來自大小河川的水。林則徐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勉勵自己不論當官還是做人,也要像大海一樣包容,胸襟豁達,兼聽各方。若心胸寬廣,摒棄貪欲,當能立於不敗之地。下聯“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是說若要像大山那樣挺立世間,則必須摒棄私欲。只有摒除私慾,才能堅持正道直行,不屈不撓,去除外物的誘惑影響。 不知道大家同不同意這句話,只有胸懷廣大的人,才能具有大智慧。而自以為是,目中無人的人,即使天資再高,只會更孤獨。這不單單是在工作生活中要以寬厚的心去包容身邊的人,體諒別人的苦衷。事實上,這個“容”字的含義非常的深厚。包括能夠容納他人的意見,能夠容忍不同的聲音存在,還能夠容忍別人工作的方式方法。 「包容」(anecomenoi;anecw)這個字在聖經中有寬容、忍耐、忍受、容忍、接納投訴的意思,「包容」更是神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的素質(西三12-13),是愛心的實踐(弗四2)。 創世記二十六章記載了一個解釋包容的很好的例子,是關於以撒的: 一. 咄咄逼人 創廿六14-16記載以撒因為擁有極多的財富,招致非利士人妒忌,為了阻止他繼續發達,便把他父親以往所挖得的井全塞住了。這是兩敗俱傷的作法,使以撒的僕人不能用井中的水灌溉和餵牲畜。當地雨量很少,沒有井水,禾田及牲畜都很快會死亡。他們這樣做是要迫使以撒離開他們,免得影響他們。 創廿六17-18形容以撒的包容在於他忍受一切,離開那裡,又重新挖井,照先前其父給這井的名字命名。這可見事情多麼不公平,這些井明明是屬於他父,亦即是屬於他的,他卻被迫無法使用。 創廿六19-21描述以撒的僕人在谷中挖井成功,卻兩次被基拉耳的牧人搶去,他便給井起名為「相爭」(埃色)和「為敵」(西提拿)。從這些名字可見別人如何惡待他,一心與他相爭,與他為敵。到了第三次挖井成功,他們不再爭了,因神使以撒寬闊,這也是以撒的體會,便給那井起名「利河伯」,有「寬闊」之意。 試想想你有否面對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一些很難相處的人呢?你會否像以撒一般的「忍」?相信「百忍成金」的道理!其實問題乃在於人往往很難吞下這口氣,死忍只會做成反效果。不是招致身心不適,便是因不滿而背後說人是非,這些也非解決問題的良方。 (那麼,以撒為何有這份異乎常人的忍耐包容呢?) 二. 唯神賜福 創廿五11當亞伯拉罕死後,其子以撒便成了他一切所有的繼承人,最重要的是繼承了神給他的一切福氣。這是無比的屬靈福氣,也是日後雅各窮一切力量去爭取的福氣。以撒白白地得著了這福氣,也即是在一切事情上也有神的賜福。 創廿六2-5 神第一次向以撒顯現,應許要賜福給他。這一個應許與神給其父的極相似。就在這時,亞伯拉罕的神開始成為以撒的神了,他也開始親身經歷神如何賜福予他。藉一生許許多多的風雨中,他得以觀看神的作為。 其實我們也同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在信心上我們同是得到基督耶穌的救贖。因此,我們也承受了神一切的福氣:有屬天的福氣,如永生和平安喜樂;也有屬地的福氣,在人生一切困境中也有神同在和保守。 創廿六6-25 接下去的經文便是描述以撒如何地蒙神賜福 : 1. 6-11節與其父一樣,以撒雖然講大話,但神仍保守其妻不被沾污。 2. 12-13節他一直經歷神如何賜福予他,就連在饑荒之時,他也竟能在旱災中有豐收,這正好是神同在和賜福的明証。故此,遇到任何事情,他也能隨遇而安,忍耐等候神的安排。 3. 第22節到了第三次挖井成功,神終使敵人不來攻擊,他便能在這地昌盛。 4. 第24-25節身處異地,被人欺負,內心又有懼怕,正是勢孤力弱,無人能給予援手。他能作什麼呢?人看他是很軟弱,但他的內心是信靠神的同在和應許,將一切憂慮卸給神,結果神又讓他挖得一口井。在無法改變環境時,他選擇先去改變自己的內心。這很不容易,但他做到了,因他相信神在背後有更美好的預備。 弟兄姊妹,神是信實的,在人眼中看為吃虧的,神加倍還給你,你信嗎?《陝西羚蹤》一書中,曾有一個很感人的見証,講及有一對雙生姊妹,父親早死,故她倆小學畢業便做工維生,每月只餘小小金錢,盼有一天能買一架鋼琴。六年來,她們快夠錢買琴時,神卻感動她們把錢奉獻給宣教士作返中國的旅費。宣教士很不願收下這錢,覺得自己粉碎了別人多年的夢,感到很痛心和不安。及至一位老宣教士開解她,說 :你還不識我們的主嗎?你想主會要她們吃虧嗎,宣教士才安心下來。果然,六年後,她再返家鄉,這倆位姊妹都已結了婚,每人家裡都有一部鋼琴了,神實在信實,絕不虧待那些愛祂的人。這故事給我們很大的提醒,幫助我們甘願為主吃虧,忍受不公平的待遇,深信神會加倍還給我。教會服侍有時會很吃虧,身心衰殘,但我們要知道神實在很信實,很可信,很可靠的! (不但如此,以撒更看到忍耐包容是為主得人的好機會) 三. 為主得人 創廿六26經文中,朋友的意思是參謀或顧問,乃是文官。軍長則是武官。亞比米勒帶同最高級的文官和武官去見以撒,想與他和好並立約,彼此不會傷害對方,足見他對這次會面的重視。為什麼呢? 創廿六28-29因為連他們也明明看見神與以撒同在,他是蒙神賜福的。這是何等美好的見証!可見,當你包容別人時,正是為主得著一個人的好時機。 包容是好的德行,一個包容行為能影響別人,產生另一個包容事蹟。有位朋友分享了他的經驗:「當他高中時一次搭巴士,因為緊急煞車,他手上拿著的飲料竟倒在鄰座一位男士身上,他臉紅紅的感覺很羞愧,甚至無地自容。這位男士卻笑著對他說:「好涼哦!沒關係,衣服我回去洗洗就好了」,就這麼容易地包容他,原諒了他。後來當他讀大學時,有一次搭巴士到鄉下,他坐在車後面的座位上,經過了一段顛簸的路面後,有位站著的學生因為身體不舒服,竟然吐在他身上。這位朋友知道他一定很羞愧,無地自容不知要怎麼辦。因為自己有過被寬容的經驗,所以表現很輕鬆地說:「沒關係,不用介意」,他看到那位學生臉上現出感激的道歉,因被原諒而感動的神情。
大家也聽過負荊請罪這故事吧! 戰國時代趙國和秦國相鄰,時常打仗。可是因為趙國有武將廉頗和文臣藺(論)相如,所以秦國一直不敢大舉進攻趙國。 起初,藺相如的地位比不上廉頗,可是有一回藺相如奉派出使秦國,為趙國贏得外交上的勝利,因此便開始被趙王重用,而且地位日漸上升。廉頗知道了很不服氣,有一天對部下說:「哼,這個藺相如也不會帶兵打仗,憑什麼官比我高。有一天,我一定要好好的羞辱他一頓。」 這個消息傳到了藺相如的耳裡,於是他便盡量避著廉頗,減少起衝突的機會。藺相如的部下看了很難過,於是說道:「廉頗將軍不過說了幾句話,您就怕成這個樣子,我們身為您的部下,覺得很丟臉,想要向您辭職。」藺相如回答說:「好,我先問你們,廉頗將軍和秦相王比,誰比較威嚴?」部下回說:「當然是秦王了。」 藺相如又說:「是啊!像秦王這麼威嚴的人,在我出使秦國的時候,我都敢當面斥罵他,我怎麼會怕廉頗將軍呢?只是秦國現在不敢出兵攻打我們,就是因為趙國有我和廉頗將軍啊!萬一我們兩個人不和,不是正好讓秦國有機可乘嗎?所以我是以國家的利益為先,才不敢因為私怨而和廉頗將軍起衝突啊!」後來廉頗聽到這番話,非常慚愧,就脫掉上衣,在背上綁著一條荊杖,親自到藺相如家裡請罪。結果藺相如不僅不怪他,而且很謙虛的扶起廉頗,從此他們兩個反而成為最要好的朋友,一起為國家效力 我們也小心被撒但利用來攻擊教會,故千萬不要與肢體不和,有不快的事情快快找對方解決,千萬別找第三者說是說非。互愛互諒,神家必興旺。 結論 上星期有機會看到晚上8:30的劇集(click入黃金屋),該集的故事講到妹妹和幾個同學到大牌檔食東西,隔離檯有一班人粗言粗語,而其中一個就是她的大哥。她怒氣沖沖的走了,回家後在家人面前罵了她的大哥一頓,為的是在同學面前沒有了顏面,哥哥因此而很不開心。作為爸爸的就作和事老,表示大哥當初是為了頭家所以很早就停學出來做事,甚至離鄉別井到毛理求斯工作,為的是養家,而弟弟妹妹才有機會讀書,家庭才有好一點的環境,為什麼作妹妹的不可以設身處地去思想,包容哥哥的粗魯呢?經過爸爸的解釋,妹妹後來向哥哥道歉,前嫌盡釋。 日常中,人總是喜歡聽和自己相同的意見,喜歡合性格的“拍擋”共事,聽到與之背道而馳的意見,或有悖於自己初衷思路的意見,就會覺得難過,不舒服,不願接受,這是人之常情。然而假若始終處於讚同聲和順境環境中,對於事物的認識常常會產生盲點和錯覺。我們要有足夠的胸襟來聽取不同的意見,寬闊的胸懷接納他人。做人做事需要堅定自己的立場,卻要給別人足夠的尊重和理解,有足夠容納他人思想的胸襟,中傷意見不同的人或排斥他人只會讓自己變得卑微和孤獨。事實上我們可以換位思考,站在對方角度,從對立中去查看、檢討自己的不足,如果我是他又會怎樣?人無完人,月有圓缺,人都有他的長處,沒有所謂的完美,所有的人都有著需要改變和改進的地方。當然,包容,不代表縱容。寬厚,不代表盲從。一個人勢必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大事講原則,小事講謙讓,退過了這道線,就是喪失自我。如何平衡兩者,要做到不卑不亢,寬厚謙恭;相互尊重,互敬互愛,這是我們每個人一生的要學習的功課。 「包容」必須建立在「愛心」之內。在歷史上既聾又盲的海倫凱勒,本來性情乖戾,但在老師的包容及循循善誘之下,她慢慢改過遷善終於成為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所以對於他人的過錯,我們若能以容忍代替埋怨,以諒解代替厭惡,以鼓勵代替責備,以關懷代替冷漠,我們的團體必變得更進步美好。俗語說「有容乃大,無欲則剛」,因為在待人接物上能容忍別人,心中自然就無怨無悔,內心的空間越來越寬廣,則可以容納,迎接更多的人生變數,就好像大海能容納百川,包容來自各地的流水。一個人的心窄所走的路就窄;心寬所做的決定所辦理的事務自然寬廣,願我們的家庭、社會;教會裡充滿關懷與包容的精神。 |